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在开源生态“投毒”检测中获进展

【文章来源:重大基础设施部】【发布时间:2022-06-23阅读次数:3318】【我要打印

开源生态“投毒”攻击是指攻击者利用软件供应商与最终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,在合法软件的开发、传播和升级过程中进行劫持或篡改,从而达到非法目的的攻击类型。许多开源软件存储库在设计时强调方便快捷,却忽略了恶意代码检测机制,从而导致开源生态“投毒”攻击现象越来越严重。鉴于当前超过99%的商业软件包含开源软件,一旦具有大规模用户基础的开源软件存在安全漏洞,势必会影响整个软件产业、甚至其他重要行业的供应链安全

近日,基于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,中科院软件所、中科南京软件技术研究院科研团队对开源生态“投毒”攻击现象进行了持续监测,在开源软件存储库进行恶意扩展包检测中,发现Python官方扩展包仓库被恶意上传了8个恶意包及707个被“投毒”成功的开源项目。

团队对国际主流编程语言Python存储库进行了恶意扩展包检测,截至目前已累计检测出Python官方扩展包仓库上传的恶意包8个,包含隐秘恶意代码,存在巨大安全隐患,如窃取隐私信息和数字货币密钥、种植持久化后门、远程控制等攻击活动,一旦被恶意使用,可能造成网络安全、金融等领域重大损失。该成果已提交PyPI官方,并收到PyPI官方感谢信。

团队对第三方插入的代码执行后门的扩展包进行了传播性检测,累计发现被“投毒”成功的开源项目707个,其中85个发布在Python官方扩展包仓库,622发布在公共代码托管平台GitHubGitLab。该成果正在反馈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(CNVD)、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(CNNVD)等安全漏洞管理机构,其中17个现已获得正式漏洞编号。

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旨在应对开源生态存在的风险,建设国内首个集开源软件采集存储、开发测试、集成发布、运维升级等一体化设施,打造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知识图谱和开源软件供应链体系,以保障我国开源软件供给安全和产业创新发展。设施将持续推进开源软件及其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与安全可靠,逐步形成维护与指导开源生态健康发展的能力,有效支撑国内各行业的开源应用场景。


 

设施可视化系统界面



已检测到的PyPI中的恶意包